丽水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实施教育跃阶攀高行动的关键一年。市教育局将紧紧围绕“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工作,持续擦亮“浙丽优学”品牌,努力使丽水教育走在山区26县前列,全面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的教育样板。
一、聚焦政治建设,实施党建领航先行行动
1.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术型校园和培育学者型校长“三学”活动,切实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开展“80”“90”“00后”青年理论宣讲活动,打造具有丽水味、教育味、青年味和时代味的理论宣讲品牌。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市委教育工委综合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关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00%全覆盖。进一步修改学校章程,健全党组织会议、校务会议等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确保新的领导体制高效运行、党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全面将党建内容写入章程,规范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双覆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校园渗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全面守牢学校主阵地。
3.打造勤廉并重的教育高地。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清廉学校建设,以清廉学校品牌创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浙丽廉风绿校园”市县校三级清廉学校品牌矩阵。开展全市清廉学校建设大比拼等工作,评出不少于10所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学校、10所清廉建设品牌校。开展中小学校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治理行动,巩固师德师风、教育乱收费、中小学食堂采购等专项治理行动成果。深入推进“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效能建设活动,更大力度在教育系统弘扬真学实干的优良作风,营造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4.全力守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聚焦平安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压紧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护校安园”“浙丽守未070”“学校食品安全”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寄宿制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消防排查整治行动,强化防溺水、防诈骗、校园消防、实验室管理、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筑牢守护学生安全防线。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迭代升级信息化、网格化、清单化校园安全“三化”管理,做好风险隐患源头管控、闭环管理。扎实做好高考、中考等组织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安全平稳。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统一战线、信访维稳工作。
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教育现代化攻坚行动
5.推进教育现代化“三大创建”。召开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创建指导。力争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4县(市)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确保全市80%以上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力争龙泉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确保60%以上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推动莲都、遂昌、云和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申报国家评估。推动庆元完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力争云和、景宁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加大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培育力度,提升创建认定的比例和数量,力争2024年创成20所以上。
6.提升教育现代化“三项指数”。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培育工作,积极构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源头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加强教育现代化指数的分析和研究,紧盯重点指标和突出短板,精准补短提升,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三项监测指数”,力争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指数、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指数稳定在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数大幅提升。
7.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深入实施教育项目 “双百亿”工程,积极补上城区教育资源短板,推动从“人等学位”到“学位等人”转变。2024年,实施教育项目86个,计划投资29.6亿元,新开工建设青田县温溪一中迁建工程、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扩建工程等项目,推进遂昌职教园区、南城中学、宇雷小学等续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北师大丽水实验学校(二期)、南城中学、龙泉翡翠滨江幼儿园等10个项目,新增学位8400个。实施县域义务教育资源优化提升行动,优化调整15所以上农村小规模学校,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8.办好省市民生实事。省民生实事:实现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0%以上。实施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双高校建设提升工程(体艺教学楼项目)。实施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行动,完成50家以上。市民生实事:实施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丽心讲堂”等专场活动300场以上。集成提升“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建设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6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880个。实施中小学校厕所微改造工程459间。
三、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行动
9.实施“德育铸魂”行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开展“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挖掘丽水“三色”教育资源,提升丽水红色、绿色、古色“三色德育”品牌,积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全面构建“红立方”红色课程育人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广“开蒙礼”“成人礼”“毕业礼”等中小学生“成长礼”仪式活动规范。深入开展全市青少年“绿谷之梦·阅成长”读书行动。全面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和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关工委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落实落细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设。
10.实施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行动。进一步完善机制,开展“绿谷系列”6类学生展示活动,优化“一会一操、五大联赛”赛事,深入实施学生体艺技能达标测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美育课。深入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三大球苗子选育工作。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加强艺术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等建设,培育学校美育品牌,全面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品”格局。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室、劳动基地建设。推进“浙里校外实践绿谷知行”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
11.全面推进“阳光丽心”行动。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两大攻坚”,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课率、眼保健操普及率均达到100%,学校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深入实施“阳光丽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春风行动”。设立丽水市未成年阳光丽心行动者联盟,健全部门协作、专业支持、家校联动机制,完善省、市、县、校、班的心育管理体系,确保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访全覆盖。强化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素养提升,实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112”工程,启动家庭教育素养“十百千”行动。常态化开展“快乐星期三”活动,落实“一格十人”网格化成长导师制度,努力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欢迎、学校特色的“浙丽优学”区域品牌。
四、突出质量导向,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行动
12.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主动应对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强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和规划。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95%以上,公办幼儿园和一二级等级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75%和80%,力争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积极开展“名园+新园”集团化办园,扩大优质幼儿园覆盖面。健全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深入推进“云和木玩游戏”教育品牌建设,建立健全“云和木玩游戏”课程研发和推广平台。积极推进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工作。助力“幼有善育”,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1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区域布局规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进跨地区教共体和城乡教共体建设,指导龙泉市、松阳县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共享学校占比达97%。提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保障随迁子女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深化“初中壮腰”工程,优化初高中有效衔接机制,优化市级素养展示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全面落实好2024年全省统一中考。加强专门教育,完成专门学校规划布局并启动建设。
14.大力推进“县中崛起”行动。实施普通高中扩容增量计划,严格落实优质普高分配生招生名额不低于60%的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大力实施“县中崛起”工程,推进结对帮扶学校扩面提质,新增5所结对学校,加大师资互派、教学同教同研、教学资源共享、优生联合培养。强化普通高中教学评价改革工作,加强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新高考研究,优化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进农村学生筑梦计划,做好高水平大学农村专项市域统筹培养,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15.优化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加快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县(市、区)至少设立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优化特殊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深化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推动融合教育深度发展。持续提高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义务教育段持证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入学安置比例控制在6%以内。
16.巩固深化“双减”“双控”成效。重点做好校内提质增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加强作业、考试、课间10分钟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三年行动,指导龙泉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试点工作。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人员、材料、消防等常态化监管机制,突出机构纳管、上平台、审核登记“三个百分百”。在“双减”工作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统筹推进科学课程教学提质,加强实验教学,推动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努力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持续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成果,优化教育生态。
五、突出应用导向,实施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行动
17.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丽水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制订出台《丽水市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法》《丽水市职业教育一体化试点专业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认定的条件与办法》。加大长学制招生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市级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区域产教联合体2个。推动中职“双高”向“双优”建设迈进,力争获得省级优质中职校建设4所,省级优质专业12个。打造行业统筹主导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等5个,新建5个市级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18.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支持丽水学院加快建设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推进“258”学科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审核评估整改,力争新增硕士点新增5个、“四新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达到2门。支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服务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动与丽水学院合作成立职教本部,力争全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以上、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等省级平台3个以上。推进“大学生留丽计划”,力争丽水学院毕业生留丽率达3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留丽率达36%。丽水开放大学加快推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实施培养技能型领头雁2.0工程;高质量完成终身教育中心项目建设,提升终身教育服务水平。
19.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加快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加强现代社区学校建设和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发挥老年教育联盟功能,加强对基层老年学校(学堂)的业务指导。加强老年教育资源整合,指导各行政村与社区新建老年学堂100所以上,覆盖率达28%。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完成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3924人次,新增成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学员10650人次,开展面向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3.86万人次。
六、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实施“浙丽优师”行动
20.营造敬师重师的良好环境。部署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锻造教育共富挺进师”专项行动,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宣传、学习研讨、理论阐释,营造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浓厚氛围,强化教师的价值引领、职业认同,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首要环节,深化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长效机制,严守职业道德底线、不碰红线。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要求,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加大力度指导地方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推介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第40个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
21.持续深化教育人才引育工程。更大力度、更全体系宣传推介、贯彻落实教育人才引育工作新政,纵深推进实施“来浙丽 育新人”绿谷名教师引育工程。加强全市引才工作统筹,强化市县组团合作,主动靠前,组团到武汉、南京等城市招引教育人才,提高教育人才招引质量。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并举,2024年招引教师研究生占比保持在30%以上,新增教育人才指数保持在全省中等以上。实施在职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提升计划,力争初中教师、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达到5%、15%。持续深化完善定向生培养机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22.推进实施教师发展“百千万”行动。全面推进青年教师成长“一二三四五”行动,促进教师站稳讲台,练好基本功。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队伍,加大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力度。深化第二轮绿谷名教师、名校长“双名”培养工程,遴选名师名校长280人开展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加强省市名优教师誉后管理。2024年新增省正高级教师25人以上,新评市教学名师180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研员“四服务”效能,构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市、县、校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教研体系。
七、聚力改革牵引,实施教育领域开放提升行动
2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省级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推进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做好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选树工作。实施“让小学生书包轻起来”行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给书包减重”“书包不回家”行动。稳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落实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做好优质普通高中分配招生、中考加分改革等政策落地。
24.实施数字教育赋能行动。 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和信创终端应用,推进教育装备配备与应用监测评价。建设“学在丽水”城市频道,深化“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平台在丽水的应用。建设丽水数字教育二期(教育E平台),丰富教育数据仓,迭代提升校园安全三化管理、校外实践、家校共育、智慧校园食堂、教育智慧眼等应用,打造一批标志性数字化改革成果。健全数据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教育网络环境。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培育,助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5.推进教育领域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厅市共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借智借力打造革命老区教育样板。深化与宁波、嘉兴、湖州等地的山海协作结对帮扶、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支持景宁县走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加强教育对外交流,积极培育和开发海外教育合作项目,重启中西(西班牙)两国青少年交流互访项目,与日本三岛市友城学校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推进与加拿大高贵林市教育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千校结好”工作,新增姊妹校3对。
附件:丽水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附件:
丽水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丽水教育跃阶攀高行动起步实施之年。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革命老区教育样板为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学有优教,持续擦亮“浙丽优学”品牌。丽水教育总体实现从在全省“长期跟跑”到“稳定并跑”的关键一跃,打开了“‘丽水之干’必能办出中上教育”新局面。
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深化思想引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深入部署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术型学校和培育学者型校长“三学”活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与习近平同志8次到丽水调研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创新开展“专题深读+实地走访+交流分享”形式,始终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答案、找方法,谋划好举措,碰撞新点子,深入开展县域高中发展、随迁子女入学等7个方面破难解题,延伸开展“我为发展谋实招、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领办基层实事难事249件。组建市直教育系统“8090”人民教师宣讲团,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14次。
2.突出党的建设,全面夯实夯牢教育系统基层基础。进一步明确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教育局党委的工作体系关系,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教育管理体制系统重塑。制定市委教育工委工作规则,9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教育工委,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全市254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制度,88.19%的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分设或设立专职副书记。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192所民办学校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在遂昌县、龙泉市建立联合支部,实现党组织全面覆盖。获评首批省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8个、“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6人。获评市“担当作为好支书”10人,“丽水之干”担当作为好干部2人。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育工作体系,完成省级清单3个、市级清单5个。
3.加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高度重视省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涉及7方面整改事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守好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把教材读物选用审查,不断加强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意识形态管理。召开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成立指导委员会和研究中心,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中小学幼儿园渗透专项工作。健全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完善网上舆情信息处置手册、网上风险应急处突工作流程,建立网络舆情风险提示机制,建强教育系统网络宣传员队伍,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4.坚守责任担当,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局党委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建立廉情会商制度,召开廉情会商会议3次。抓实青年党员干部管理,开展教育系统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举行“清廉工程”专题警示教育57次,开展严守“政治关、道德关、品行关”大讨论48次,全面推进承诺践诺。聚焦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11项,全面打造“清廉、安全、健康、营养、美味”学校食堂。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集中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和领导干部违规借贷、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专项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进以清廉学校品牌化创建助推丽水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全市8所学校被获评第二批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3个“廉洁教育基地”入选省廉洁教育基地名单,3个廉洁教育工作案例被评为省廉洁教育优秀案例。
5.树牢底线思维,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平安护航亚运会”,建立“护航亚运、服务基层”校园安全“三级两纵”网格联络制度,健全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等工作机制,凝聚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迭代升级校园安全网格化、清单化、信息化“三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筑牢校园安全制度防线。全面推进“万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覆盖学生38.4万人,排摸重点对象41936人。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工作,实施“浙丽守未”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排查整治,全市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
二、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1.德育工作不断深化。积极深化红绿古“三色德育”品牌建设,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推出思政“金课”案例100个,积极构建“红立方”红色课程体系。以“全员+专业”的模式推进班主任队伍培养,获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综合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开展青田等3县语言文字督导评估,构建良好语言生态环境。启动浙江省第三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暨丽水市第二届校园法治文化节。开展第八届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获得省级决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新评市级文明校园20所。组织召开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认定第四批数字家长学校72所,景宁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开展“护苗2023·六个一”系列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关工委等组织作用有效发挥,育人阵地建设不断夯实。
2.学生全面发展体系日益完善。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艺术特长、技术操作达标率分别达96.36%、94.52%、83.14%。推进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完善“五大联赛、一会一操”7项品牌赛事。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分别创成国家级、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6所,丽水市擦亮校园足球品牌助力体育强市建设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卢山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举办第13届中小学“绿谷之春”文艺美术赛事,共有170个作品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奖。完成74所乡村学校美育共同体结对工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举办丽水市第十届中小学“绿谷之光”科技大赛。强化劳动实践教育,开展“绿谷之秋·劳动”系列展示活动,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个。召开2023年研学实践现场推进培训会,开展“绿谷之夏·实践”系列活动,新增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个。
3.身心健康“两大攻坚”深入推进。深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8.20%、优良率为65.45%,分别比2022年提高0.26、3.06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脊柱健康筛查任务,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到52.28%,比2022年下降1.17%。新增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学校2所、银牌学校17所、金牌学校10所,获评省营养与健康特色学校4所。部署开展心理健康大调研,系统分析问题成因与相应对策,调研报告得到省委易炼红书记、卢山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实施丽水市未成年人“阳光丽心”三年行动计划,全过程建立“前端预防—中端干预—后端治理”的心理健康动态服务链。全面推进“网格化成长导师”制,试点推进“快乐星期三”活动。全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08人,总配备率达85.05%,其中1000人以上小学、初中以上学校100%覆盖,所有县(市、区)均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
三、优化资源布局,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1.教育现代化创建迈出新步伐。景宁县、庆元县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遂昌县、莲都区、云和县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遂昌县、松阳县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实地评估,景宁县、庆元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35所学校成功创成省现代化学校,其中幼儿园5所,小学15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1所,社区学校4所。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分别位列全省第1、第2,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从72.10提高到75.32。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3个案例获评浙江省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2.教育资源布局实现新优化。教育“双百亿”工程深入实施,完成教育项目投资39.08亿元,建成学校项目20个,新增学位16830个,其中建成幼儿园项目12个、新增学位3960个;建成小学项目5个,新增学位8820个;建成初中项目2个,新增学位2610;建成高中项目1个,新增学位1440个,北师大丽水实验学校(一期)、新青林小学等一大批学校投入使用。推进2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其中景宁优化山区县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的相关做法得到王浩省长、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省、市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中小学食堂新(改扩)建、修缮项目9个,开工食堂项目3个;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风雨操场8个;完成中小学校空调进食堂100所。新建乡镇(街道)老年学校17所,培育省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校5所。新增规模学校卫生室30个。
3.开放合作办学搭建新载体。全面落实厅市共建合作,签订《浙江省教育厅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丽水教育高质量发展备忘录》。签订《2024年度山海协作暨革命老区教科研对口合作协议》《湖州 丽水推进教育山海协作框架协议》《嘉兴市教育局 丽水市教育局推进教育山海协作框架协议》,全面与宁波、嘉兴、湖州开展教育对口合作。签订《鲁冠球教育奖协议》,推动设立奖金总额达1亿元的鲁冠球教育奖,2023年奖金867.4万元,共1269名师生获奖。组建新一轮援派团队41名教师开展支教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新增8所国(境)外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培育省中小学重点国际交流品牌案例3个、“亚运姐妹校”7对、省中小学国际交流工作坊14个、省中小学品牌交流项目案例21个。
4.数字赋能展现新成效。筹划丽水数字教育(二期)建设,打造“学在丽水”专区、校廉码等应用场景。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校外实践数字化赋能教育共富》入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项目案例,丽水市浙里校外实践绿谷知行数字化应用、云和县“家校共育”场景应用、缙云县校园安心就餐应用获评省2023年度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组织开展丽水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空间建设与应用活动,评选出100个市级优秀空间。聚焦群众关键小事,方便百姓办事,做好教育民生实事在线办理,一网通办,全年在学历证明、入学入园在线报名等 62项服务事项上累计办结43449件。
四、推进学有优教,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1.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创新实施公办园办园模式,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9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9.1%,比去年增加16.4个百分点。通过二级幼儿园新评24所、预评12所、复评23所,新认定一级幼儿园5所,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7.8%,比去年增加4.1个百分点。实施乡村幼儿园提质工程,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在园幼儿占比达85%。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全市192所幼儿园提供托位6926个。举办“云和木玩游戏”教育研讨会。《全景式衔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教育变革的景宁实践》入选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庆元县作为全省2022学年成效明显的三个县(市、区)之一,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2.义务教育更趋优质均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成立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协调小组。龙泉、松阳入选省级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77所跨地区教共体学校深入开展结对帮扶,举行“跨区域教共体”实践案例培育专题培训班,9篇案例入选省优秀实践案例。扎实推进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父母常住地100%保障入学,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4.8%。举行2022年全市初中教育管理工作暨“初中强校·全面育人”主题培训会,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绿谷系列人文科技学科素养展示活动。深化“公民同招”政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全面落实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政策,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比例达到60%。
3.普通高中竞争力全面增强。全市普通高中不断挖潜提升,普高占比达58.82%。深入推进“县中崛起”工程,落实“一校一策”,9所学校与省内优质学校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支援副校长到校指导78次,开展一个月以上跟岗锻炼255人次,联合教研587次,集体备课278场次,学生夏令营交流9次。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建好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农村学生筑梦计划,加大高水平大学农村专项市域统筹培养力度。重新修订《全市高中段学校发展性评价方案》,统筹开展全市高中段学校发展性评价,推进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2023年高考总录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C9高校(含清北)录取率均位居全省第4,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再创新高,区域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
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出台《丽水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推进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新增1个中本一体化试点专业,新增3个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评出“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7个、“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课程)”1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产教融合企业17家、“百名大师、千名高徒”结对大师28位、教师创新团队6个等。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暨省赛选拔赛,共240人在各类省赛和国赛获奖。中职“双高”建设圆满收官,4所高水平学校和19个高水平专业形成标志性成果268个。
5.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逐步提升。丽水学院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获批首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顺利完成首次自主招收研究生,一志愿率达75%;新增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1人,新增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87项;实施“百名博士下基层”工程,新增7个市级产业科技特派团和8个工业科技特派员,建立产学研平台18个。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全年开展12个订单班共育人才,13本教材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9本教材入选省级重点教材。深入实施大学生留丽计划,丽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3.18%、留丽率为32.1%,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8.21%,留丽率为34.7%。丽水开放大学深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开放教育招生1381人,开展各类培训16500人次。
6.终身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完成职业培训65657人次,完成率145.59%。完成社会人员初高中学历提升4658人,完成率129.82%;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17732人,完成率达181.59%。全市173个乡镇街道实现老年学校全覆盖,463个村社建有老年学堂,覆盖率达23.01%。创成省老年教育示范校7所,完成率175%。入选2023年浙江省老有所学项目28个。学分银行覆盖率达23.4%,全年存入学分银行成果数占人口比例达50.61%,存入学分银行的经常参与教育活动老年人口比例达30.32%。完成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18.7万人次,完成率366.7%。成功举办2023年浙江省暨丽水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7.特殊教育普惠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推进青田、景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特殊教育资源供给。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成立全省首个学前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全面实施“一人一案”,通过“分类安置、随班就读、卫星班、送教上门”入学形式,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学前、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7.04%和90.89%。组织开展全市示范性资源教室评比,评出示范性资源教室39个。组织开展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综合素质大赛,成立全市特殊教育大教研组,教师课程文化建设能力有效提升。
8.“双减”工作深入有效推进。建立“双减”联席会议机制,召开部门沟通会议8次。全面加强全市中小学“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工作,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1个、省级优秀双减案例15个。推进丽水市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工作机制,公布“白名单”机构58家。制订《丽水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丽水市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全年立案行政处罚违规培训机构11例。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国平台纳管559家,其中合规530家,开通支付功能528家。组织开展3次从业人员排查,全面建立从业人员台账信息。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监管护苗”等专项检查,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75份。龙泉市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试点县,庆元开展“先培训后缴费”试点工作。
9.规范民办教育工作巩固深化。制订出台新一轮《丽水市本级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实现扶持政策的更强操作性和更明确的规范办学导向性。开展“民办教育规范办学提升年”行动,举办全市民办学校章程规范工作培训会,开展章程备案核查,实现全市民办学校章程规范化。深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顺利处置文尚学校停办工作,莲都区花园中学转为公办学校,新增华侨高级中学,恢复丽水吉时雨中学的高中办学资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生人数占比4.13%。
五、注重引育并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弘扬尊师重教新风尚。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首位,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全面推进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织牢教师入口第一道防线,全市开展入职查询16364人次。以一次专项排查、一张负面清单、一个“校廉码”为抓手,引导教师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选树先进典型教师,获评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省师德楷模5人、省农村突出贡献奖9人、省特教园丁奖1人,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丽水市教育提质突出贡献集体38个、市教育提质突出贡献个人158人。
2.教育人才招引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新政,实施“来浙丽、当主角”千名硕博引进计划。持续开展“来浙丽 育新人”绿谷名教师引育工程,市县组团开展招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全市2023年共招引教师663人,研究生占比22%,其中市本级招引教师150人,研究生占比达40%,新增教育人才指数位居全省第4。提前开展2024年校园招聘,全市中小学招引研究生85人。
3.教师队伍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教师队伍“百千万”行动,完成第一轮双名培养工程,优化绿谷名教师成长体系,2023年新评市学科(德育)带头人296人,获评省教坛新秀20人,新增正高级教师27名,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省级人才项目有突破,入选省特殊支持人才计划3人。加强名优教师誉后管理,出台“领雁奖”考核实施办法,全市学年57位领雁教师、1111位绿谷名教师通过年度绩效考核,组建第五轮6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完成市教科研课题结题373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市级立项281项、省级22项,完成1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