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松阳教育事业跨步前进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松阳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破旧的土房子到现代化校舍,从一块黑板到多媒体教室,从最初的基础学习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松阳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与跨越。
整合教育资源 优化师资力量
多年来,松阳县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了中小学校布局,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
小学(所) |
初中(所) |
高中(所) |
1987年 |
430 |
55 |
10 |
2018年 |
20 |
5 |
2 |
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规模扩大,分布合理,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松阳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有为,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新建学校、改造扩建,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于2016年就达到96%,提前四年完成省定指标。
1982年 |
全县校舍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其中危房1.98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12.3%,有近60%的校舍是破旧房,祠堂、庙宇、会堂、仓库当教室的比例也不低。 |
1998年 |
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205879平方米,其中教室75969平方米,实验室7806平方米,学生宿舍16465平方米,教职工宿舍41408平方米,行政用房12692平方米。 |
1998—2002年 |
五年共征用土地325.5亩,完成基建项目40个,投资5591万元,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校舍面积1.7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1105.5万元,总计已投入硬件建设设备添置资金6696.5万元,超过五年前我县教育资产总量150%。 |
2005年 |
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工程”,全县中小学食宿工程总投资3856万元,新建或改建宿舍、食堂38224平方米。 |
2009年 |
实施“校安工程”,总投资16185万元,基建项目282项,共扩建、加固校舍153138平方米,消除隐患面积206819平方米。 |
2003-2018年 |
我县先后新建了民族中学,实小集团城南校区(城南小学)、古市小学、城北小学、第五中学等5所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五所学校总投资超过3个亿。 |
同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光纤千兆到校、百兆到班覆盖所有学校,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建成标准化食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精准资助 惠及每个孩子
目前,松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学生全部免学杂费和课本费及作业本费;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同时补助生活费;为符合农村初中进县城条件的学生补助生活费和交通费,并对其中的贫困学生增加生活补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政策。
2018年春季,一万两千余贫困学生享受国家,涉及金额839.234万元。 |
|
学前教育 |
全县共有118人免保育费,资助总额共计7.08万元。 |
义务教育营养餐 |
全县共有8645人享受爱心营养餐,资助总额432.25万元。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贫困学生(一类学生)共计464人,资助总额26.765万元。 |
高中、职业中专 |
松阳一中、松阳二中、松阳职技校享受国家助学金共1198人,资助金额119.8万元,免学费2443人,资助金额253.339万元。
|
推进教育改革 各类教育蓬勃发展
通过八十年代教育体系重建、九十年代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基”工作、二十世纪初的“教育创强”、近年的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我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6年1月,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
|
1978年 |
2018年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47人。 |
幼儿园63所,省一级幼儿园3所,省二级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705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06%。 |
义务教育 |
小学430所,初中55所。 |
小学20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率达99.96%,标准化学校达到96%。初升高的比例为98.09%。 |
高中教育 |
高中10所。 |
松阳一中,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松阳二中,省第一批综合高中、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
职业教育 |
县职业中专学校创办于1984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省中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第三批改革示范建设学校。学校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示范性专业,4个市示范性专业。现有教职工153人,在校生2400余人。 |
|
成人教育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松阳学院是我县唯一的成人高等学校。创办于1982年,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4600余名,现有在读本、专科学生近1700人,是一所硬件设施完善、办学网络全面覆盖、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学院。 松阳社区学院成立于2008年,与电大松阳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全县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8所社区学校为骨干、18个社区学习中心为基层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
|
特殊教育 |
培智学校2013年创办, 2014年迁入新址。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培智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
|
教师队伍 |
现有教职工2118人,其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为100%,小学为100%,初中为100%,普通高中为99.63%,职业高中为96.27%。省级特级教师2人,市县级名教师39人,市县学科带头人86人,市县教坛新秀381人。 |
一校一品 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办学特色品牌化。每个学校逐渐形成有个性特点、有丰富内涵的“一校一品”的标志性文化。如松阳五中的“皮划艇队”、县民族中学的“绿谷攀岩”和“畲族版画工作室”、樟溪乡中心小学的“樟村拳”、玉岩镇实验学校的“高腔文化”、新兴集团小学的“茶艺”、大东坝镇中心学校的“国学诵读”、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的“畲语与歌舞”。学校通过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之中。
如今的松阳,一座座崭新的学校、一项项璀璨的荣誉,犹如一个个催人奋进的音符,展示着松阳教育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