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存彬心——丽水中学田彬彬老师专访
《幽梦影》有言“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也。”余言彬彬符其上多数,称其为美者,吾生皆未有间然。
每日晨间昏睡时,有时在迷糊中瞥见一抹姹紫,令人为之一振,瞬时睡意全无。定睛一看,盖是彬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了。有时则是在上课迷糊时感受到她充满了浓浓母爱的“摸头杀”。涣兮其若冰之将逝,其发飘然,其笑触心。她常常到得早了许多,就挨个给同学们分析昨天的课谁的哪块内容是否掌握好,其薄弱之处为何。诚然彬彬自有一股灵动雅致之气质,但气场却是丝毫不弱,不知为何她总能给人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大概正是由于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的处事作风和自我修养才能令人极愿亲近又受人尊敬。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的课堂就似古代私塾一般,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吾砚席皆细心听取,莫敢有所懈怠。较之不同的是,她的课堂总洋溢着一股子欢快,偶尔蹦出几个流行的词语,结合数学的字符,倒是令人在捧腹中醒神,于捧腹后而确有所得。她曾对我们说过“在人生的规划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客观的“约束条件”下,尽力拓宽“可行域”,谋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语深入人心,令吾历历在目。
彬彬像是怀着“一思尚存,此志不懈”的态度在教学。前不久,由于腿上有伤,她站在讲台上移动十分困难,我们都请她坐着上课。是否因着“玉壶存冰心”的执念,让她在疼痛与请求中拒绝了,身为一名老师,在她眼里不仅要敬业,还要乐业,若付出居其次,乐于付出当为首位。带病坚持更是常态,感冒中暑甚至发烧上课,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其志可敬,其诚可感,令吾众人感于心而奋于行。
“事生如子”大概是对彬彬最恰当不过的评价。曾发烧向彬彬请假去医务室,犹记她关切地探了探我的额头,叮嘱了一些暖人心怀的话,还担心我卡里没钱,把自己的卡塞给我。诸如此类,在同学生病时,她会有最温情的关怀,似母爱般体贴。对于生活上的细节,她也常常提醒,比如喝咖啡提神最好是在什么时候,又有其值周时,还会到我们的寝室,帮我们盖好被子等等。
学生们在想到彬彬时最多的就是感恩,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者念吾师。每每节日,她的办公桌上都会有许多贺卡,其上记录着回忆的点滴,镌刻着感恩亦或思念。甚至她的生日,我们都记得,并在那一天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认识一个浙大的学姐,每每放假回家,总想着回来看看彬彬,因为自己的数学从分班前80分的水平到高考139,无论如何,这个浙大考得也跟彬彬有分不开的关系。
纵是个数学老师,她却颇爱练字时涤除玄鉴般的“静”,对于生活大有“为腹不为目,故去取彼此”的悠然态度。除了日常教学,她还时常言传身教,对我们着重强调学习需静心,故以练字而静其心,沉浸其中,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熟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读书不仅需静心内关,还需常动不息,于书中常有所得,这便是彬彬看书的原则。她最喜爱的书是《平凡的世界》和《简·爱》,之所以喜欢,是由于阅之有所感,读之有所得。但其实除了这两本书外,彬彬对《红楼梦》这类经典名著也颇有兴趣,她对金陵十二钗里的判词更是驾轻就熟,其每每试平心读之,以为此书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较之白话文,她倒是较为喜爱古雅而有味的古文,一次数学课前,有位同学在背《琵琶行》卡住时,背后却传来了彬彬的声音,提醒了一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令我们如此头痛的《琵琶行》她竟也能如庖丁解牛般娓娓道来。念其语,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此概为以诗词为心。
而我以为,“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形容彬彬歌声最为合适。其歌使人有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之意。而那首《枉凝眉》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让人有身处浮世中,却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此人此歌恰应所谓美人以鸟为声之说。
彬彬怀着“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的操守,授学以介然有知,长而不宰,令吾众人朴其情,感其怀。故曰“其清虚有何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