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实验中学新碧校区
缙云县实验中学新碧校区,前身为缙云县新碧初中,创建于1969年。2009年3月2日,在县委书记孔海龙的关怀下,举行了迁建工程的奠基典礼。2010年8月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区位于缙云工业园区,毗邻永康市,是丽水市的“北大门”。学校坐落在330国道边,处于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学校发展的最佳区位。学校目前有教学班43个,学生2103人,教师147人。学校整个工程投资1.11亿,占地面积 79681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7094平方米 ,学校绿化面积 26677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 33.5%。建有教学楼3幢、学生公寓2幢、综合楼、体艺馆、行政楼、师生食堂、教工宿舍等,配备理科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音乐教室、美术室、劳技教室等专用教室,开通千兆校园网、智能广播系统。体育设施齐全,拥有 400米 环形塑胶运动场,体育器械齐全。
随着学校整体搬迁的实现,办学规模剧增,学校各方面建设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其中,校园社团建设尤为突出,发展建设了2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专业技能三大类,每年参与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目前,学校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有1036人。学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强化学生特长培养。坚持“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关注个性”的学生特长培养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师资配备和条件支持,进一步强化我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特色。学生社团活动为不同学生创设优质发展路径,促进各类学生获得特长发展。
学校社团在各类赛事中,获奖颇多。学校的科技协会组织会员参加各级电子百拼等比赛,屡获佳绩,曾获得荣获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初中组团体第二名,先后累计16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电子制作锦标赛中获奖;学校的信息技术社团开展的电脑作品参加各级比赛,曾经1人全国获奖,2人省级获奖,6人市级获奖。学校的文学社开展的读书、写作活动也卓有成效,近年来,在全省中小学读书活动等比赛中,连续多年,共计10名同学省级获奖。音乐、美术、书法等社团也取得佳绩。在今年的全县比赛中,共获县一等奖15人次、二等奖51 人次、三等奖90人次。
目前,我校有学生2103人,民工子女1148人,占全校人数的54.6%。其中有壮族、彝族、瑶族、土家族、畲族、苗族、回族等11个少数民族。民工子女很多来自西部不发达省份,为了让民工子女及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阳光”,使他们以园区为家,和本地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建设和谐发展的新校区。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定期开展“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系列关爱活动。关爱民工子女、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成为学校的温馨特色,在校就读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师生共建学校的特色德育文化。
学校针对农民工子女大多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每个党员和一个农民工子女结对,担任缺少家庭照顾的农民工子女“志愿代管家长”。党员教师献出真感情,把农民工子女看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兄弟姐妹,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给予物质上、精神上、学习上的帮助,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2009年开始,根据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特点,定期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该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固定的教育活动,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品牌。2011年以来,学校举办各类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三人板鞋、 珍珠球、抄杠、高脚竞速、押加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各种学生喜爱。缙云县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民族团结一家亲》节目,介绍新碧校区民族关爱特色。2013年,学校对少数民族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组织社团学员、指导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民族团结一家亲》,该教材已被评为省校本“百佳”教材。
近年来,学校获得浙江省标准化达标学校、2012年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丽水市先进党支部、校园文化市级达标学校、教育现代化市级达标学校、2011年缙云县先进基层党支部、2011年缙云县文明单位、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县级一等奖、群体师德创优县级先进集体、中小学生自编素质操比赛县一等奖、鼓号队比赛获县级一等奖,一级鼓号队称号、县中小学运动会二等奖、特色学校评比县级二等奖、大课间比赛县级二等奖、2011年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县级二等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