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丽水市教育局logo

热搜词:政治教育动态防疫党建动态

国标校车,看上去很美离孩子很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游晓鹏 尚杰 发布日期:2011-06-13 11:27:14

儿童节前,记者探查农村在校幼儿交通状况


安全带人手一条,“黑匣子”必须配置,国标校车是贵,但坐着放心


而今,乡镇路上,“面包”风行,事故频仍,校方坦言用不起“贵车”


宝丰县这辆用来接送孩子的面包车,后来被证实为报废车,发生事故后直接导致一名学生死亡。

核心提示

明天是儿童节。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大家的共识。

眼下,方兴未艾的校车服务正越来越被民众所接受。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从价格低廉的三轮摩托到微型面包车,农村幼儿园校车“主力军”的更新换代用了至少十年。目前,尽管国家已出台学生校车强制标准,但在不少农村学校,完全不达标的面包车仍“稳居”校车主力位置,由于安全防范缺位,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令人忧心如焚。

事实上,由于生源分散、交通不便,乡村学校远比城市更需要校车,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更为迫切。如何破解农村校车管理难题?国内各地做法不一,但一致的呼声是,国家政策应给予民办学前教育多扶持。

事故频发 面包车是农村校车“主力军”

据公安部统计,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一项调查表明,校车车祸事故是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如花生命的顿然消逝,甚至让人来不及嗟叹。

一个星期前,宝丰县一辆接送小学生的面包车翻进路边深沟,一名8岁的孩子死亡。

半个月前,淮阳县葛店乡,飞驰的依维柯校车夺走了车上一名女童的生命。女童将头从车窗中探出,不幸被路边砖垛撞击致死。

2010年11月和12月,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和叶县仙台镇发生两起民办幼儿园的面包车事故,共导致至少4名幼儿死亡,10多名幼儿受伤。

据公安部统计,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一项调查表明,校车车祸事故是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记者了解到,这些事故中,肇事车辆多为破旧的甚至是已到报废期限的面包车。这些车购置成本很低,新车不过三四万元,旧车以及报废车更低,只需几千元。这些车辆安全性较差,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乘员极容易受伤。

不过,这并不能撼动面包车作为农村校车主力军的地位。

平顶山市叶县教育局在去年12月以后,会同交警部门对全县校车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虽然前些年接送学生的三轮摩托已近绝迹,但车况较差的面包车占据了校车的大多数。周口市淮阳县教育局目前也在对全县校车进行排查,目前结果仍在统计中,与该县葛店乡相邻镇上的一家幼儿园负责人表示,镇上五六家民办幼儿园接送学生用的多是面包车,新旧不一。

在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家规模较大的私人幼儿园,200多名学生每天的接送就靠4辆面包车来完成。该校一位生活老师表示,县城周边往村里接送学生的校车多为微型面包车。

国标升级 众多基层学校校车不达标


比如海口市去年10月无一辆校车符合新国标,直至今年4月,也仅有19辆达标,另外登记的133辆非专用校车仍未达标

近年来,公安部、教育部等多次要求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早在2007年9月1日,公安部、交通部、国家标准委就联合颁布了校车强制标准。随后,河南省公安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校车管理的意见》,规定校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批准后喷涂全省统一的校车外观标志或放置校车标牌才能运营。

按照当时的标准,农村地区的运营车辆已很难达标。西华县教育局安全办主任孙宏告诉记者,2008年底,他们对全县校车进行排查后,统一申报校车。2009年,经过筛选,一共有78辆车提出申请,但最终只通过了39辆。

2010年7月,校车国标进一步升级,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实施。“新国标”明确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每辆校车上至少有一个照管人员座位;专用校车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校车的座椅、出口、车窗、护板、车内布置等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

这个门槛更高,各地纷纷曝出校车难以达标的新闻,比如海口市去年10月无一辆校车符合新国标,直至今年4月,也仅有19辆达标,另外登记的133辆非专用校车仍未达标。

叶县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该县今年初以来陆续有数十辆汽车申请用作校车,目前仍在审批中。而西华县近两年来,尚未组织新的校车申请。

“看形势,校车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我们的条件确实达不到。”采访中,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老师说。

张华(化名)是淮阳县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她说,葛店乡的校车出事后,接送学生的路上会不时碰到查车的交警和教育部门的人,“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路”,学校负责人被要求写下安全保证书。不过,她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校车算合格,对她而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超载、开车时尽量慢行。

一位县级交警支队的负责人受访时表示,目前,交警在上路查校车时,多是查是否超载、是否酒驾、车辆是否通过年检等常规项目,“严格按国标抠,恐怕没几辆合格”。

算算细账 面包车经济实惠更受青睐


张华辞掉了司机,亲自开车接送孩子,她觉得这样更放心,也更划算

今年2月底,哈尔滨市明确对“面包校车”说“不”。该市交通局运管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强制标准,禁止微型面包车进入该市接送幼小学生。

但是,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来说,想跟面包车说再见却不容易。

张华的幼儿园有近百个孩子,约40个孩子需要校车接送。为此,她花了4万元购置了一辆新的8座“微面”,而这已经是镇上五六家幼儿园校车中最好的。

每天早晚,张华的车要以幼儿园为圆心,来回奔波三趟,行程四五十公里。“每月油耗在1000元以上,一个月就得五六千元,加上司机工资,一学期开支近万元。40个孩子每学期每人只收150元车费,只有6000多元。”张华说。

今年年初,张华辞掉了司机,亲自开车接送孩子,她觉得这样更放心,也更划算。

采访中,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都表示,单纯的校车运营都是贴钱但又不得不做。

“农村学生住得比较分散,校车是民办幼儿园生存的必备,现在家长都比较挑剔,没有车几乎招不来学生。”叶县县城一家公办幼儿园的王老师说,集中在城市里的公办幼儿园经济条件好一些,反而往往没有校车,“能买个新面包车当校车就不错了”。

对于专用校车,民办幼儿园根本负担不起。郑州宇通公司是参与国家校车标准制定的企业之一,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标准校车,价格从10多万至40万元不等。而在乡镇一级,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幼儿园(100~200人),也就是10多万元。

“买‘长鼻子校车’(美式校车)?想都不敢想。”张华说,每次开车接送孩子,她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事。

破解难题 “太差钱”期待政策扶持


省政协委员赵微建议,校车可按公益性运营享受政府补贴,降低校车收费

在校车安全逐渐为公众瞩目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也在探索校车规范化之路,其核心问题,仍是资金来源。

在我省,市场化运作校车已有先例可循。截至目前,永城市一家拥有上万中小学生的民办教育集团已累计购置70多辆大型校车,尽管每学期每人只收300元乘车费,但通过合理调配,规划线路,每辆校车平均每天接送学生都在80人次以上,有的可达120人次,一台车一学期可实现盈利几千元。

采访中,不少县级教育官员均对校车市场化运作表示兴趣,但他们也认为,没有大的企业做依托和政策扶持,投资运营困难较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认为,目前国内校车发展的思路仍不统一,校车必须由政府完全买单,应当并入地方公共交通发展中,不在教育经费中支出。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低收费举措广受好评,说明其实际运行的效果得到认可,政府可以借助城市公共交通的资源,将校车计划并入其中。

在今年年初的我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赵微针对校车管理提出建议,各级政府应牵头抓紧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将校车纳入公共交通管理范畴,按公益性运营享受政府补贴,降低校车收费等。

今年5月,浙江德清县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79辆专用校车的消息广受关注,该县56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从此坐上正规校车。为维持运营,德清县政府每年将投入500多万元经费,这一举动赢得一片叫好。但客观地说,县级财政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并不容易。

孙宏自去年下半年起向省内外几家大型客车企业咨询购买校车事宜,尽管做了心理准备,价格仍让他意外,目前比较理想的车型价格都在14万元以上,远超县里承受力。

由此,他们设想由幼儿园出资购买标准校车,政府给予至少三分之一补贴,车辆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调配,实行错时接送学生。“这也只是一个构想,想要实施还是得等待政策支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关注

国标校车,看上去很美离孩子很远?

发布日期: 2011-06-13  11: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儿童节前,记者探查农村在校幼儿交通状况


安全带人手一条,“黑匣子”必须配置,国标校车是贵,但坐着放心


而今,乡镇路上,“面包”风行,事故频仍,校方坦言用不起“贵车”


宝丰县这辆用来接送孩子的面包车,后来被证实为报废车,发生事故后直接导致一名学生死亡。

核心提示

明天是儿童节。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大家的共识。

眼下,方兴未艾的校车服务正越来越被民众所接受。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从价格低廉的三轮摩托到微型面包车,农村幼儿园校车“主力军”的更新换代用了至少十年。目前,尽管国家已出台学生校车强制标准,但在不少农村学校,完全不达标的面包车仍“稳居”校车主力位置,由于安全防范缺位,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令人忧心如焚。

事实上,由于生源分散、交通不便,乡村学校远比城市更需要校车,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更为迫切。如何破解农村校车管理难题?国内各地做法不一,但一致的呼声是,国家政策应给予民办学前教育多扶持。

事故频发 面包车是农村校车“主力军”

据公安部统计,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一项调查表明,校车车祸事故是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如花生命的顿然消逝,甚至让人来不及嗟叹。

一个星期前,宝丰县一辆接送小学生的面包车翻进路边深沟,一名8岁的孩子死亡。

半个月前,淮阳县葛店乡,飞驰的依维柯校车夺走了车上一名女童的生命。女童将头从车窗中探出,不幸被路边砖垛撞击致死。

2010年11月和12月,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和叶县仙台镇发生两起民办幼儿园的面包车事故,共导致至少4名幼儿死亡,10多名幼儿受伤。

据公安部统计,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一项调查表明,校车车祸事故是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记者了解到,这些事故中,肇事车辆多为破旧的甚至是已到报废期限的面包车。这些车购置成本很低,新车不过三四万元,旧车以及报废车更低,只需几千元。这些车辆安全性较差,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乘员极容易受伤。

不过,这并不能撼动面包车作为农村校车主力军的地位。

平顶山市叶县教育局在去年12月以后,会同交警部门对全县校车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虽然前些年接送学生的三轮摩托已近绝迹,但车况较差的面包车占据了校车的大多数。周口市淮阳县教育局目前也在对全县校车进行排查,目前结果仍在统计中,与该县葛店乡相邻镇上的一家幼儿园负责人表示,镇上五六家民办幼儿园接送学生用的多是面包车,新旧不一。

在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家规模较大的私人幼儿园,200多名学生每天的接送就靠4辆面包车来完成。该校一位生活老师表示,县城周边往村里接送学生的校车多为微型面包车。

国标升级 众多基层学校校车不达标


比如海口市去年10月无一辆校车符合新国标,直至今年4月,也仅有19辆达标,另外登记的133辆非专用校车仍未达标

近年来,公安部、教育部等多次要求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早在2007年9月1日,公安部、交通部、国家标准委就联合颁布了校车强制标准。随后,河南省公安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校车管理的意见》,规定校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批准后喷涂全省统一的校车外观标志或放置校车标牌才能运营。

按照当时的标准,农村地区的运营车辆已很难达标。西华县教育局安全办主任孙宏告诉记者,2008年底,他们对全县校车进行排查后,统一申报校车。2009年,经过筛选,一共有78辆车提出申请,但最终只通过了39辆。

2010年7月,校车国标进一步升级,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实施。“新国标”明确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每辆校车上至少有一个照管人员座位;专用校车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校车的座椅、出口、车窗、护板、车内布置等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

这个门槛更高,各地纷纷曝出校车难以达标的新闻,比如海口市去年10月无一辆校车符合新国标,直至今年4月,也仅有19辆达标,另外登记的133辆非专用校车仍未达标。

叶县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该县今年初以来陆续有数十辆汽车申请用作校车,目前仍在审批中。而西华县近两年来,尚未组织新的校车申请。

“看形势,校车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我们的条件确实达不到。”采访中,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老师说。

张华(化名)是淮阳县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她说,葛店乡的校车出事后,接送学生的路上会不时碰到查车的交警和教育部门的人,“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路”,学校负责人被要求写下安全保证书。不过,她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校车算合格,对她而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超载、开车时尽量慢行。

一位县级交警支队的负责人受访时表示,目前,交警在上路查校车时,多是查是否超载、是否酒驾、车辆是否通过年检等常规项目,“严格按国标抠,恐怕没几辆合格”。

算算细账 面包车经济实惠更受青睐


张华辞掉了司机,亲自开车接送孩子,她觉得这样更放心,也更划算

今年2月底,哈尔滨市明确对“面包校车”说“不”。该市交通局运管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强制标准,禁止微型面包车进入该市接送幼小学生。

但是,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来说,想跟面包车说再见却不容易。

张华的幼儿园有近百个孩子,约40个孩子需要校车接送。为此,她花了4万元购置了一辆新的8座“微面”,而这已经是镇上五六家幼儿园校车中最好的。

每天早晚,张华的车要以幼儿园为圆心,来回奔波三趟,行程四五十公里。“每月油耗在1000元以上,一个月就得五六千元,加上司机工资,一学期开支近万元。40个孩子每学期每人只收150元车费,只有6000多元。”张华说。

今年年初,张华辞掉了司机,亲自开车接送孩子,她觉得这样更放心,也更划算。

采访中,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都表示,单纯的校车运营都是贴钱但又不得不做。

“农村学生住得比较分散,校车是民办幼儿园生存的必备,现在家长都比较挑剔,没有车几乎招不来学生。”叶县县城一家公办幼儿园的王老师说,集中在城市里的公办幼儿园经济条件好一些,反而往往没有校车,“能买个新面包车当校车就不错了”。

对于专用校车,民办幼儿园根本负担不起。郑州宇通公司是参与国家校车标准制定的企业之一,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标准校车,价格从10多万至40万元不等。而在乡镇一级,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幼儿园(100~200人),也就是10多万元。

“买‘长鼻子校车’(美式校车)?想都不敢想。”张华说,每次开车接送孩子,她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事。

破解难题 “太差钱”期待政策扶持


省政协委员赵微建议,校车可按公益性运营享受政府补贴,降低校车收费

在校车安全逐渐为公众瞩目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也在探索校车规范化之路,其核心问题,仍是资金来源。

在我省,市场化运作校车已有先例可循。截至目前,永城市一家拥有上万中小学生的民办教育集团已累计购置70多辆大型校车,尽管每学期每人只收300元乘车费,但通过合理调配,规划线路,每辆校车平均每天接送学生都在80人次以上,有的可达120人次,一台车一学期可实现盈利几千元。

采访中,不少县级教育官员均对校车市场化运作表示兴趣,但他们也认为,没有大的企业做依托和政策扶持,投资运营困难较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认为,目前国内校车发展的思路仍不统一,校车必须由政府完全买单,应当并入地方公共交通发展中,不在教育经费中支出。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低收费举措广受好评,说明其实际运行的效果得到认可,政府可以借助城市公共交通的资源,将校车计划并入其中。

在今年年初的我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赵微针对校车管理提出建议,各级政府应牵头抓紧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将校车纳入公共交通管理范畴,按公益性运营享受政府补贴,降低校车收费等。

今年5月,浙江德清县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79辆专用校车的消息广受关注,该县56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从此坐上正规校车。为维持运营,德清县政府每年将投入500多万元经费,这一举动赢得一片叫好。但客观地说,县级财政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并不容易。

孙宏自去年下半年起向省内外几家大型客车企业咨询购买校车事宜,尽管做了心理准备,价格仍让他意外,目前比较理想的车型价格都在14万元以上,远超县里承受力。

由此,他们设想由幼儿园出资购买标准校车,政府给予至少三分之一补贴,车辆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调配,实行错时接送学生。“这也只是一个构想,想要实施还是得等待政策支持。”